现在的位置:主页 > 期刊导读 >

商科教学:反思与改进

来源:化学教与学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0-07-27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一、商科教学的反思 经过四十年变迁,原商业部直属的5所商学院,已全部升级为“大学”:“黑商”(黑龙江商学院)改为“哈尔滨商业大学”、“北商”(北京商学院)与“北京轻

一、商科教学的反思

经过四十年变迁,原商业部直属的5所商学院,已全部升级为“大学”:“黑商”(黑龙江商学院)改为“哈尔滨商业大学”、“北商”(北京商学院)与“北京轻工业学院”合并后改为“北京工商大学”、“天商”(天津商学院)改为“天津商业大学”、“杭商”(杭州商学院)改为“浙江工商大学”,只有“兰商”(兰州商学院)大概是因为没有赶上“升级潮流”,未能及时升格,但在2015年也已经升级为“兰州财经大学”。在“商学院”升级为“大学”的同时,原来的“职校”“干校”则纷纷升级为“职业技术学院”,这些“技院”的学历层次从“中专”升级为“大专”,并继续向“本科”挺进。

另一方面,来自海外的商学院以及内地大学创建的商学院,推行国际化办学模式,其品牌形象与市场地位越来越提升,如中欧国际工商学院、长江商学院、HCD国际,以及北大国际MBA(BiMBA)、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复旦大学管理学院等。

我国改革开放四十年来,大学学科专业设置与市场发展现状存在显著差异,大学没有与社会同步发展。计划经济时期尚有“商业经济学”“商业企业管理学”等学科与相关专业,后来这些专业被大一统的“工商管理”专业所取代,国际贸易专业也毫无道理地被划为“经济学科”。如今若想在大学里找一个实实在在的“商科专业”,真的很难,即使有这样的专业,也不一定有教师教你如何经商。然而,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学科的分类中尚有一个“商学科”(Business and Administration)。我国商业发展了,为什么商科专业越来越淡化?也许大学主要培养“通才”与人的基本素养,使他们具有更宽泛的适应性,而专业技能可以通过岗位实践逐渐积累。如果真是这样,那么当前大学所做的很多“实践教学”项目,就应该让位于有利于培养学生价值观、逻辑思维力以及创新能力的课程。就业导向,却缺乏职业发展的基础。宽泛的专业只是一个方向,学生所学到的在工作中能用得上的“专业知识或技能”并不多,大量枯燥乏味的说教式的“必修课程”占用了太多的课时,大大压缩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中学式管教方式也使学生颇有微词,繁重的教学工作以及形式多样的考核评估把教师挤压到了大学的“地下室”,使他们全天候见不着光,透不过气。在教师缺乏体面与从容的背景下,教学变成了一种负担,一种体力劳动,再也不是一种崇高的职业!于是,学生被处于“散养”状态,在大学四年中只能自生自灭!

从前人们把“给学生讲课的人”定义为“教书先生”;后来“教书”职业变成了“教育工作者”;如今单向“教育”实际上常常是失效的,甚至会导致学生的逆反心理;在未来教师应该以“教学”为己任,它的核心是——教学生如何学习。

2019年1月,我们以“行业需要什么样的营销人才”为题访问了四位行业人士,发现如下。

(1)步步高商业连锁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董事长王填:第一是综合资源的能力;第二是财务能力;第三是技术应用能力。这三能虽然要求比较高,但为大学培养营销人才指明了实践路径。

(2)微众银行智慧零售业务负责人杨军:第一是消费者,第二是商品,第三是触达顾客的工具。从学术的观点来说关注消费者就是要研究“消费者行为学”,目前在零售行业做营销的人,很多都不懂消费者的心;第二点商品,畅销品的线上线下竞争激烈,而真正赚钱的SKU又很容易成为长尾,营销的不懂商品,真的没办法帮到消费者找到喜欢的商品,也没办法帮到零售商赚钱,我理解就是要性价比高、品价比高、颜值高的商品,如蚂蚁商联的“M我得”自有品牌商品(牛奶与啤酒),还有冠超市的“巧克力饼干”等。值得注意的是:性价比与品价比有本质的区别:性价比主要关注点是价格,品价比的关注重点是品质。M我得的关注点就是“品价比”。至于工具,这就是应用技术与数字化的能力,零售商目前最大的效率差,就是没办法高频、有效的触达客户,按照腾讯微众银行杨军的说法,营销的关键就是触达用户的能力。这一点与步步高的王填总是一致的。从这一点也可以发现:未来零售如果没有数字化触达用户的能力,效率就没有保证。

(3)城市超市创始人崔轶雄:第一是学习能力;第二是沟通能力;第三条激情。崔总说,要充满激情地学习,只有这样,才能把营销做好。

文章来源:《化学教与学》 网址: http://www.hxjyxzz.cn/qikandaodu/2020/0727/402.html

上一篇:大数据时代经济地理“教与学”改革初探<sup>*<
下一篇:“互联网+”背景下优化高校会计专业教与学的思

化学教与学投稿 | 化学教与学编辑部| 化学教与学版面费 | 化学教与学论文发表 | 化学教与学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化学教与学》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