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主页 > 期刊导读 >

浅谈小学数学教与学

来源:化学教与学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0-08-09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一、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做学生喜爱的老师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进行正常教学活动,提高教学效率的保证,对师生双方良好品质的形成也起着重要的作用。为了加强对学生的了解,增近

一、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做学生喜爱的老师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进行正常教学活动,提高教学效率的保证,对师生双方良好品质的形成也起着重要的作用。为了加强对学生的了解,增近彼此的感情,我在班内设立了“知心信箱”。在信箱中我们互相问候、互诉心事。信箱拉近了我和学生的距离,使我成为了学生的朋友。有一位学生在信中这样写道:“老师,我非常喜欢你,只要是你上课,我就非常爱听。”

关于学习氛围,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儿童的思维同他的情感分不开,这种情感是发展儿童智力和创造力极其重要的土壤,学生只有在情感愉悦的气氛里思维才会活跃。因此,课堂上我做到关注每一位学生,鼓励学生课堂上发表不同意见,即使说错了,对学生思维中合理的因素也加以肯定,保护学生自尊心,激发学生的自信,鼓励学生课堂上提出问题,对教师的讲授、学生的发言,大家随时可以发问,对提问的学生给予表扬鼓励,这样就形成了课堂上生生、师生的互动交流。

二、学生在教与学中的主导地位

在人们的头脑中一直存在着这样一种观念,那就是教师在教学工作中是教学的控制者、组织者、制定者和评判者,并且是一种权威的象征,在学生的心目中认为老师讲的东西都是对的。课改前教师在教学中起着主导地位,可是在新课改的环境下,这种关系发生了微妙的转变。老师与学生是一种平等的关系,学生在汇报学习和小组学习中都会和大家分享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学生不仅可以充当学生的角色,还可以充当小老师的角色,这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是一种双赢的局面。

三、在生活化过程中学习数学知识

建构主义的认识论从哲学的角度指出:“在现实世界中,可以通过我们的感觉和经验构造我们的学习,也就是人类适应经验的过程,是知识增长的过程。”这就是说,从学生生活出发,从学习平时看得见、摸得着的周围事物开始,在具体、形象的感知中,学生才能真正学习数学知识。如在学习加减法的一些简便算法的时候,可以概括成四句话:“多了要减,少了要加,多减了要加,少减了要减。”对于这个算理的概括,看似十分的精练,实则不然。一些学生在运用时常常出错,究其原因,恐怕是规律的产生脱离了学生的经验结构。如果我们换一种方法,从学生熟悉的生活购物引入,比如:小方带了195元钱,买了一个书包用了98元。问:小方该怎样付款?他还剩多少钱?学生有过类似的经验,他们大都会说小方先付100元,营业员找回2元,他还剩(95+2)元,然后再将上述生活问题进行数学化,即195-100+2,于是,对于195-98这类的简便运算,学生就掌握得牢固了。

四、设计内容――有趣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为学生提供现实的、有趣的、富有挑战性的数学学习内容会成为学生主动观察、实验、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的素材。教师可以采用“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基本模式把内容呈现出来。例如在计算教学中,传统的教学方法是教师出示题目,要求学生算出结果,这样的做法可能会使一些学生心不在焉,或有学生对题目不理解又没有表达的机会,人云亦云,这将打击一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只看到表面,以点带面就容易产生学生都学会了的错觉。如果教师创设一个比赛情境,让学生一起动笔在纸上计算一下,并统一停笔。老师再与学生进行相互评讲,就可以使学生克服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因为,教师马上要进行评讲和核对,学生就没有偷懒的机会,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学生统一停笔,没有了涂改、修正的机会,可以明显呈现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不理解;同桌之间相互检查可以进一步验证学生对所学的知识理解和掌握的真实度。此外,互相批改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给学生提供相互学习、取长补短的机会。

五、合作探究是有效课堂的重点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心灵世界中,这种需求特别强烈。”因此,小组讨论合作探究是新课程中积极倡导的一种学习形式。学生的思维是从疑问开始的,学贵有疑。在知识的疑点处展开讨论,能激起学生思维的碰撞,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激励学生进行独立思考,经过学生激烈的思想斗争,思维碰撞,疑点逐步打开,学生的智慧得到发展。如:在教学“除法的竖式” 时,提出关键问题:①商4应该对齐被除数的个位6,还是对齐十位1,或者是对齐个位和十位的中间?为什么?②竖式中有两个16各表示什么意思,减出来的0又表示什么意思?让学生在思维碰撞中了解算理,掌握方法。

文章来源:《化学教与学》 网址: http://www.hxjyxzz.cn/qikandaodu/2020/0809/461.html

上一篇:在中小学宜教社会技能
下一篇:浅谈幼儿园打击乐教与学

化学教与学投稿 | 化学教与学编辑部| 化学教与学版面费 | 化学教与学论文发表 | 化学教与学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化学教与学》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