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主页 > 期刊导读 >

大学基础课程的教育

来源:化学教与学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3-30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大学基础物理教育如何在非物理专业实施和发展,如何提高学生学习掌握基础物理知识的能力和方法是一个很重要的课题。作为一名大学教师,根据自身的体会,从教师和学生角度出发

大学基础物理教育如何在非物理专业实施和发展,如何提高学生学习掌握基础物理知识的能力和方法是一个很重要的课题。作为一名大学教师,根据自身的体会,从教师和学生角度出发,对大学基础课程教育有几点看法与大家探讨。

1 教师角度

在大学校园中,以学生和教师为主体,对于大学生的培养,教师的作用占据相当大的比重。教师如何教,学生如何学,成为大学教育的主要问题。在中国,多数课堂以教师的讲授为主,授课形式以课件和板书相结合。对于文科而言,更重要的是教师所掌握的资料,尤其是最新的资料为重,教案需要时时更新。对于理科而言,尤其是基础教学,例如《大学物理》等基础必修课,教学主要内容变化很小,非常容易造成教师年年用一样的课件和教案,教师讲的没新意,学生听得没兴趣。所以,对于理科这种基础教学的改革尤其难以进行。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课程在线学习,包括麻省理工学院的教学视频、慕课等的出现,对于传统的课堂教学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对于这点,除了吸取教学视频中的教学理念,包括将大学物理的理论课和实验课完美结合。我们可以将课程的具体内容与现代的新科技相关联,将几近完善的物理体系与生活或新生事物想结合,这样可以增加课程的有趣性,以及理论知识的实用性。争取每节课程都有新的东西与课程关联,既不影响原有课程的架构,又不失有趣和新颖,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对现代科技的把握,对学生毕业以后的就业也有很大的帮助。另外,基础课程应该针对不同专业进行略微调整,可以空出几个学时让教师自由支配,进行理论知识的生活化、具体化、或与最新科技的结合讲解。

例如,在讲到力学中的刚体问题时,由质点动力学,过渡到刚体的内容,每届学生都会觉得很困难。在高中,讲了诸多的关于质点的问题,但大部分同学没有接触过刚体问题。我们可以列举一些实例来说明。例如,讲到刚体的纯滚动问题,对放在水平面上的圆柱体施加力的作用时,作用点与柱体中心之间的距离直接影响柱体的运动形式是平动还是转动为主。讲到这里可以将此与体育中的跆拳道联系起来考虑,将人体比作刚体。当从后面对人进行袭击时,加力的部位不同,那被袭击者所表现的运动形式就会不同。如果从背部加力,离腰部越远的地方受力,则被袭击者越容易趴下(类似转动)。离腰部越近的地方受力,则被袭击者越容易往前跑(类似平动)。相对而言,如果从腿部加力,离腰部越远的地方受力,则被袭击者越容易躺下(类似转动)。离腰部越近的地方受力,则被袭击者越容易往前跑(类似平动)。

电磁学是大学物理中非常重要的篇章,是近现代物理学的基础。然而电磁学非常抽象,学习起来枯燥无味。我们不能够给学生硬性灌输大量的物理公式和定律,而是要让学生理解公式定律背后的深刻物理含义。电磁学作为物理学史上最光辉灿烂的篇章之一,里面所包含很多的故事。通过了解物理公式和定律背后发生的历史故事,知道近现代历史上那些伟大的科学家在发现物理规律的科学道路上探索、研究、思考的方法以及付出的艰辛劳动。通过讲述物理史上定律、公式和理论诞生前后所发生的故事,物理学家们为之奋斗的感人事迹以及他们所采取的科学实验方法和缜密的逻辑思维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主动学习和探索的能动性,这对学生加深对物理公式、定律的理解和掌握是有所裨益的。另外,关注与课程相关的科技进展,例如,与光学有关的内容,联合国宣布2015年为国际光年。2015年是光科学历史上一系列重要的里程碑周年纪念,包括1015年伊本·海赛姆的光学著作、1815年菲涅尔提出的光波概念、1865年麦克斯韦提出的光电磁传播理论、1905年爱因斯坦的光电效应理论和1915年通过广义相对论将光列为宇宙学的内在要素,以及1965年彭齐亚斯和威尔逊发现宇宙微波背景。了解为什么将2015年定义为国际光年,可以将光学的产生和发展史的来龙去脉了解清楚,将所学的知识前后连贯起来。

由此,对于大学物理教学,在不方便将教具带入课堂时,可以理论上与实际生活想联系,将高大上的东西生活化、具体化。当然,可以不仅仅停留于此。可以针对不同部分的内容,建立相应的兴趣学习小组,将体育、科技等领域中的力学问题,进行物理解释,与课堂上的理论知识相联系,增加教师的讲解兴趣和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真正感受到学以致用、学习有用。

文章来源:《化学教与学》 网址: http://www.hxjyxzz.cn/qikandaodu/2021/0330/799.html

上一篇:经管类微积分教学与创新思路
下一篇:高职医药卫生类专业有机化学课程教与学的探讨

化学教与学投稿 | 化学教与学编辑部| 化学教与学版面费 | 化学教与学论文发表 | 化学教与学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化学教与学》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